2023-4-11
一、主要拆船數據
二、成交與拆解廢船基本分析
1.成交量。與2021年相比,2022年成交廢船數量基本持平。成交數量增加7艘,噸位量增加約4.81萬噸。在所有成交廢船中,一萬輕噸左右的較大型廢船3艘。1000至6000輕噸的廢船20艘。拆解的57艘運輸船舶中有近60%小于1000輕噸。
2.成交價格。2022年廢船總成交均價基本持平。年均成交價約2098元/輕噸,同比減少約7.09%;運輸廢船成交均價為2542元/輕噸,同比增加15.19%。
3.船型構成。成交的運輸廢船船型與上一年相比略有變動。以油船、干散貨船為主,合計34艘共5.49萬輕噸。其中油船最多,共拆解16艘2.50萬輕噸,約占輕噸量的22%,油船比去年增加8艘0.98萬輕噸;散貨船共拆解8艘2.43萬輕噸,約占輕噸量的22%;干貨船共拆解10艘共0.56萬輕噸,約占總輕噸量的5%;其他船型387艘5.73萬輕噸,約占輕噸量的51%。
4.走私罰沒船只處置。會員企業立足服務政府與社會,根據當地政府部門或專門機構要求,承接大量走私罰沒船只(鋼質、木質)的安全環保拆解任務。據不完全統計,全年共拆解走私罰沒船只300艘,比上一年增加了40艘。
三、我國拆船量在國際拆船業的比重持續下降
近10年來,全球95%以上廢舊船舶的回收拆解,一直是由印度、孟加拉國、土耳其、巴基斯坦和中國等5個主要拆船國家承擔的。據有關權威機構統計資料顯示,2009年至2017年,我國年均拆船量曾占5個拆船國家年拆船總量的20%。自2018年以來,我國拆解量呈現斷崖式下跌。2018年至今,我國在世界5個主要拆船國拆船總噸位占比已不足3%。
《香港公約》(即《2009香港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公約》)是國際上首個以中國城市命名、在我國船舶產業鏈各主管部門與行業組織取得共識的國際公約。時至2022年底我國尚未批準或加入該公約。
目前,已有19個國家、比利時、剛果共和國、克羅地亞、丹麥、愛沙尼亞、法國、德國、加納、印度、日本、荷蘭、挪威、巴拿馬、圣多美和普林西比、塞爾維亞、西班牙和土耳其批準或加入《香港公約》,這些國家的總商船隊(總噸位為434,070,115)占世界商船的29.32%,其年最大船舶回收量總噸位為13,971,726。從國際海事組織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79次會議獲悉,在2022年9月20日至2023年期間生效的生效條件需要至少15個國家加入或批準,其商船隊的總噸位不低于592,140,397,其年最大船舶回收量不低于總噸位17,764,212。
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  |  交通運輸部  |  商務部  |  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  |  工業和信息化部  |  生態環境部  |  海關總署  |  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  |  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  |  中國船級社  |  中國船舶新聞網  |  中國船東協會  |  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  |  中國物資再生協會  |  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